新版GB 7718-2025明确禁止预包装食品使用“不添加”“零添加”“未使用”等用语对配料进行特别强调,目的为遏制企业通过“零添加”概念误导消费者,掩盖食品添加剂合理使用的科学性。
例如某果汁饮料标注“不添加蔗糖”,但配料中仍含果糖、果葡糖浆等,实际糖分未减少。
新标准要求企业通过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真实传递信息,避免消费者因“零添加”标签忽略产品真实属性。
(一)前情背景
调查显示,70%消费者认为“零添加”代表更安全,但食品添加剂本身经严格评估后使用是安全的。企业滥用“零添加”误导消费者。
(二)核心变化
1.明确“不添加”仅表示生产过程中未添加,不代表终产品中不含相关成分;
2.禁止使用“未添加”“无添加”等同义语;
3.食品添加剂、污染物等法定禁止添加物质,不得使用“无”“不含”声称。
1.预包装食品定义扩展
纳入预先包装以计量方式销售的食品(如散装称重商品),填补监管空白。
2.数字标签应用
通过二维码展示可放大、语音识读的标签信息,解决字体过小、版面受限问题。
3.致敏物质强制标示
要求含麸质谷物、甲壳类、鱼类等8大类致敏物质的食品,需以加粗、下划线或提示语标明,降低过敏风险。
4.日期标示规范
需同时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到期日,保质期6个月以上或包装面积≤20cm²可简化标注。
1.强制标示内容扩展
在原有“1+4”(能量、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钠)基础上,新增饱和脂肪(酸)和糖,形成“1+6”体系。
2.“盐油糖”警示语
营养成分表下方强制标注“儿童青少年应避免过量摄入盐油糖”,引导健康饮食习惯。
3.营养声称优化
新增n-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声称,删除“减少蛋白质”等误导性声称;增加过量摄入脂肪、糖、盐的警示用语。
4.份量参考值推荐
提供18类食品的推荐份量,帮助消费者直观比较营养密度,减少食物浪费。
现有库存产品可销售至保质期结束,需在过渡期内完成标签更新。
1)避免使用“零添加”等禁用语,改用“本产品未添加XX添加剂”等合规表述;
2)配料表中“特别强调”成分需定量标示(如燕窝月饼需标明燕窝含量);
3)数字标签需确保扫码后一级页面直接展示信息,无弹窗干扰。
对含致敏物质原料需严格溯源,共用生产线的食品需标注可能带入的过敏原。
通过营养标签引导科学选购,例如关注“NRV%”而非单纯成分名称,利用“宝塔图形”理解膳食建议。
有效实施标签的意义为:利于食品安全风险管理、食品行业创新发展、反食品浪费等要求。
有效实施营养标签的意义为——
一是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,引导个人和家庭科学选购食品;
二是有利于规范企业正确标示营养标签,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;
三是有利于宣传普及食品营养知识,加强营养和膳食指导。
新标准的实施标志着我国食品标签管理从“信息合规”向“健康引导”转型。
企业需在过渡期内完成合规改造,消费者则需建立“看标签”而非“看噱头”的消费习惯,共同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公众健康水平提升。
内容参考:
1.卫健委与市场监管总局:
①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》(GB 7718-2025)解读材料
②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》(GB 28050-2025)解读材料
2.新华社新闻:
禁用“零添加”!新国标来了